同志們,你還好嗎?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高同遊行列的你/妳,懷抱著什麼樣的想法嗎?
轉眼間,高雄同志大遊行與大家一同走了十年。 還記得在第一屆遊行現場在陳菊前市長喊出:「相愛是人權」的呼聲後,同性伴侶註記、性別友善廁所、性別平等教育公聽會等政策陸續推出,同志公民運動連年舉辦,我們可以看見高雄市正朝著人權城市邁進。這些進步不僅是在地性別團體與友善市議員的串連打拚,更是每次遊行走上街頭的大家共同發聲所換來的碩果。
然而這幾年反同團體藉保守教義所激起的恐懼動員,透過街頭志工、LINE群組等散播大量的錯誤資訊;或以家長的名義不斷針對舉辦多元性別教育的學校進行抗議,如高雄市家長聯盟(現高雄市家長協會)召集人洪志和等人抗議瑞祥高中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的講座,打壓同志教育的施行。這些謠言與抹黑重創同志社群,令大家身心煎熬外,反同團體的打壓使各大團體多年來的努力遭受嚴重反挫。即便如此,公投隔天,我們一同走在高雄同志遊行的隊伍裡,笑著流淚地向兩旁的路人謝票,因為我們情願珍惜並感謝那些支持我們的人,不願將眼淚浪費在那些漫天飛舞的假友善。
在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即將屆滿兩年之際,今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當天--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相同性別的伴侶得以結婚登記取得法律的保障,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最終採取專法而未能直接修改民法,略有遺憾;但台灣是民主的國家,必須尊重公投結果,感謝行政院提出兼顧的方案以及投下贊成票的立委們。
雖說結果差強人意,身處逆風的我們仍堅持肩比肩挺著彼此,深怕身旁的友人不慎落下。有人說過:「社會改變的腳步就是走三步退兩步」,回頭看看那些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種種,你是否依舊相信「台灣夠友善了」?同志族群的群聚不外乎就是與大魚搏鬥的過程,並在同溫層的氛圍中獲取些微的勇氣和力量,讓這條顛簸的路可以咬牙地走下去。
這些年為了婚姻平權而相忍的我們,今天過的好嗎?
我們會聽見這樣的疑問:「同性婚姻都通過了,為什麼還要上街遊行?」
制度層面上,我們確實攻下一城。但同志運動就此告一段落了嗎?
不,儘管在伴侶關係上擁有法律上的部分平等,社會對於多元性別的歧視、同志族群內部的意識形態對抗,依然在我們之間牽制著彼此的互動。
同志遊行一直是性政治(Sexual Politics)的社會運動:我們被排除在體制之外,無法取得跟其他人一樣的資源,只因性慾傾向、性別認同的與眾不同,這種種終究與性脫離不了關係,而牽涉到的資源分配與生存空間,都是政治的一環。因此最初,多元性別族群透過一年一度的現身,期望南方的人們可以看見身旁的同志朋友並意識到:我們在同一座城市裡,雖有些許不同,但和大家一樣作夢、幹活、戀愛,期望能夠悠然地生活。隊伍當中,有人奇裝異服,展現多元性別族群的不同之處;也有人以日常的穿著上街,告訴民眾我們與大家的相同之處。
為了爭取婚姻平權時,我們看見為了被「正常化」、被社會接受,群體內部出現呼籲大家不要裸露及奇裝異服,甚至收起性亦含標語的意見。我們深知,社會總是帶著異色的眼鏡,用主流的價值觀檢視遊行中的人群。過去或許為了達到婚姻的平權的階段性任務,我們能暫時收起衝撞意味濃厚的標語、卸下特殊的妝容、穿上衣物遮掩不同的軀體,將性的元素掃除。
身體的展現亦是同志遊行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各位在遊行的現場,無須迎合這個社會對美好軀體的想像,肉感的身體、有缺陷的身體、有疾病的身體、不想被任何性/別框架的身體,可以悠然自在地展現自己,使社會意識各種身體樣貌的存在與慾望,不僅限於「好身體」而已。只是,當每年遊行的鎂光燈著眼於陽光正向、健康驕傲的清涼肉體時,還能好好看見性少數族群間的差異嗎?還能理解不同身體樣貌帶來的性/別困境嗎?
當年一群性慾傾向、性別氣質不被社會接受的人走上街頭開啟同志遊行的濫觴,我們在大家能夠展現性、性慾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的自由號召下,讓社會大眾看見了同志的聲音,甚至讓關係能夠得到法律的認可。但這幾年相忍為平權之後對性與多元身體的打壓與閹割,我們不禁擔心起曾經的夥伴是否也會持續相挺著未竟的夢想——打造對性與多元身體不再恐懼的社會。
婚姻平權只是逗點,不是終點。現在的你還願同在平權的車上嗎?
彼時,高雄同志遊行是南台灣第一個同志遊行;今日,台灣各地紛紛長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同志運動,遍地開花,透過主動出擊的方式,與當地民眾面對面溝通,同時也鼓勵各地躲在深櫃裡的夥伴。凝聚眾人的力量,捍衛多元性別族群的權利,並接住每個與生活纏鬥的性少數夥伴。不同群體間的歧見、對性別少數的污名,還有待大家持續努力修剪與掃除。這是為什麼我們仍要繼續走出來。
十年走來,雖然台灣社會向前進步不少,反對力量卻也持續進化,從去年年底公投我們再次意識到未來的路仍佈滿荊棘。保守團體仍然透過相同的手法,不斷激化意識形態間的裂痕,讓我們忙著檢討彼此、指認戰犯,好讓他們取得時間與空間,將更多的謠言暗渡陳倉到長輩的群組,引發更大的恐懼並藉此動員。
因此,我們認為遊行現在不僅是讓社會看見同志的存在,更需要社群內意識形態間產生交流,以及接觸異溫層並催生對話。社會大眾需要互相認識,面對社群內的彼此更是如此,唯有對話才能找出當初走上街頭的初衷,才有足夠的空間讓彼此還願同在平權的列車上。
十年裡,一起走上高雄同志遊行的你/妳,現在好嗎?
還記得當時為什麼一同走入遊行的行列嗎?
無論當年為了什麼走入高雄同志大遊行,
今年和我們為各種不同的性別議題—--
持續發聲、繼續對話、一同遊行、邁步向前!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高同遊行列的你/妳,懷抱著什麼樣的想法嗎?
轉眼間,高雄同志大遊行與大家一同走了十年。 還記得在第一屆遊行現場在陳菊前市長喊出:「相愛是人權」的呼聲後,同性伴侶註記、性別友善廁所、性別平等教育公聽會等政策陸續推出,同志公民運動連年舉辦,我們可以看見高雄市正朝著人權城市邁進。這些進步不僅是在地性別團體與友善市議員的串連打拚,更是每次遊行走上街頭的大家共同發聲所換來的碩果。
然而這幾年反同團體藉保守教義所激起的恐懼動員,透過街頭志工、LINE群組等散播大量的錯誤資訊;或以家長的名義不斷針對舉辦多元性別教育的學校進行抗議,如高雄市家長聯盟(現高雄市家長協會)召集人洪志和等人抗議瑞祥高中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的講座,打壓同志教育的施行。這些謠言與抹黑重創同志社群,令大家身心煎熬外,反同團體的打壓使各大團體多年來的努力遭受嚴重反挫。即便如此,公投隔天,我們一同走在高雄同志遊行的隊伍裡,笑著流淚地向兩旁的路人謝票,因為我們情願珍惜並感謝那些支持我們的人,不願將眼淚浪費在那些漫天飛舞的假友善。
在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即將屆滿兩年之際,今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當天--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相同性別的伴侶得以結婚登記取得法律的保障,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最終採取專法而未能直接修改民法,略有遺憾;但台灣是民主的國家,必須尊重公投結果,感謝行政院提出兼顧的方案以及投下贊成票的立委們。
雖說結果差強人意,身處逆風的我們仍堅持肩比肩挺著彼此,深怕身旁的友人不慎落下。有人說過:「社會改變的腳步就是走三步退兩步」,回頭看看那些我們一起經歷過的種種,你是否依舊相信「台灣夠友善了」?同志族群的群聚不外乎就是與大魚搏鬥的過程,並在同溫層的氛圍中獲取些微的勇氣和力量,讓這條顛簸的路可以咬牙地走下去。
這些年為了婚姻平權而相忍的我們,今天過的好嗎?
我們會聽見這樣的疑問:「同性婚姻都通過了,為什麼還要上街遊行?」
制度層面上,我們確實攻下一城。但同志運動就此告一段落了嗎?
不,儘管在伴侶關係上擁有法律上的部分平等,社會對於多元性別的歧視、同志族群內部的意識形態對抗,依然在我們之間牽制著彼此的互動。
同志遊行一直是性政治(Sexual Politics)的社會運動:我們被排除在體制之外,無法取得跟其他人一樣的資源,只因性慾傾向、性別認同的與眾不同,這種種終究與性脫離不了關係,而牽涉到的資源分配與生存空間,都是政治的一環。因此最初,多元性別族群透過一年一度的現身,期望南方的人們可以看見身旁的同志朋友並意識到:我們在同一座城市裡,雖有些許不同,但和大家一樣作夢、幹活、戀愛,期望能夠悠然地生活。隊伍當中,有人奇裝異服,展現多元性別族群的不同之處;也有人以日常的穿著上街,告訴民眾我們與大家的相同之處。
為了爭取婚姻平權時,我們看見為了被「正常化」、被社會接受,群體內部出現呼籲大家不要裸露及奇裝異服,甚至收起性亦含標語的意見。我們深知,社會總是帶著異色的眼鏡,用主流的價值觀檢視遊行中的人群。過去或許為了達到婚姻的平權的階段性任務,我們能暫時收起衝撞意味濃厚的標語、卸下特殊的妝容、穿上衣物遮掩不同的軀體,將性的元素掃除。
身體的展現亦是同志遊行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各位在遊行的現場,無須迎合這個社會對美好軀體的想像,肉感的身體、有缺陷的身體、有疾病的身體、不想被任何性/別框架的身體,可以悠然自在地展現自己,使社會意識各種身體樣貌的存在與慾望,不僅限於「好身體」而已。只是,當每年遊行的鎂光燈著眼於陽光正向、健康驕傲的清涼肉體時,還能好好看見性少數族群間的差異嗎?還能理解不同身體樣貌帶來的性/別困境嗎?
當年一群性慾傾向、性別氣質不被社會接受的人走上街頭開啟同志遊行的濫觴,我們在大家能夠展現性、性慾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的自由號召下,讓社會大眾看見了同志的聲音,甚至讓關係能夠得到法律的認可。但這幾年相忍為平權之後對性與多元身體的打壓與閹割,我們不禁擔心起曾經的夥伴是否也會持續相挺著未竟的夢想——打造對性與多元身體不再恐懼的社會。
婚姻平權只是逗點,不是終點。現在的你還願同在平權的車上嗎?
彼時,高雄同志遊行是南台灣第一個同志遊行;今日,台灣各地紛紛長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同志運動,遍地開花,透過主動出擊的方式,與當地民眾面對面溝通,同時也鼓勵各地躲在深櫃裡的夥伴。凝聚眾人的力量,捍衛多元性別族群的權利,並接住每個與生活纏鬥的性少數夥伴。不同群體間的歧見、對性別少數的污名,還有待大家持續努力修剪與掃除。這是為什麼我們仍要繼續走出來。
十年走來,雖然台灣社會向前進步不少,反對力量卻也持續進化,從去年年底公投我們再次意識到未來的路仍佈滿荊棘。保守團體仍然透過相同的手法,不斷激化意識形態間的裂痕,讓我們忙著檢討彼此、指認戰犯,好讓他們取得時間與空間,將更多的謠言暗渡陳倉到長輩的群組,引發更大的恐懼並藉此動員。
因此,我們認為遊行現在不僅是讓社會看見同志的存在,更需要社群內意識形態間產生交流,以及接觸異溫層並催生對話。社會大眾需要互相認識,面對社群內的彼此更是如此,唯有對話才能找出當初走上街頭的初衷,才有足夠的空間讓彼此還願同在平權的列車上。
十年裡,一起走上高雄同志遊行的你/妳,現在好嗎?
還記得當時為什麼一同走入遊行的行列嗎?
無論當年為了什麼走入高雄同志大遊行,
今年和我們為各種不同的性別議題—--
持續發聲、繼續對話、一同遊行、邁步向前!